一、行业概况
1.1 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政策
2024 年初坦桑尼亚工程和交通部拆分成坦桑尼亚工程部(MOW)和坦桑尼亚交通部(MOT),其中工程部保留了大部分职责,负责制定与工程、建设、交通基础设施相关的政策和标准,并监督实施情况,及管理公共工程与政府建筑及建设。交通部负责制定和执行交通政策、管理铁路、航空和水上交通、发放运输许可证等。
工程部下设国家公路局(TANROADS)负责国家公路的维护及建设;电力 / 机械与电气化服务管理局(TEMESA)负责交通等设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,国有企业农村与城市道路局(TARURA)、坦桑尼亚铁路公司(TRC)、机场管理局(TAA)、港务局(TPA)分别具体实施相应政策,管理公路、铁路、机场、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,坦赞铁路由坦赞铁路局(TAZARA)管理。
交通是政府优先发展领域。坦桑尼亚作为东部非洲重要的临海国家,是其内陆地区和 6 个内陆国的重要交通枢纽,但目前坦交通网络仍有待开发。根据《坦桑尼亚国家发展愿景 2025》(简称《愿景 2025》)、第三个五年规划(2021/22-2025/26)、TANROADS 发展计划等文件,交通基础设施是政府优先发展领域,计划新建公路 6000Km、桥梁 14 座;修建中央铁路线;新建机场 4 个;扩建达累斯萨拉姆港、坦噶港、姆特瓦拉港等主要海港及姆万扎等内陆港。其中中央铁路线是重点开发项目。2022/23、2023/24、2024/25 财年预算交通设施部分分别约为 8.5 亿、8.4 亿和 10.9 亿美元,约占总预算的 5.1%、4.7% 和 5.5%。
1.2 行业发展现状
坦桑尼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,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程度也存在差异。
公路方面,公路运输是坦桑尼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,承担了该国 90% 以上的客运量和 75% 的货运量。公路总长为 87581 公里,但道路密度较低,且部分道路状况不佳,亟需升级改造与维护。
铁路方面,坦桑尼亚铁路总长为 3667 公里,原有的铁路线多路段硬件老化和破损,运输能力差且运营成本高,如原中央铁路线由于设施陈旧,铁路运输能力远不能满足需求,公路成为主要替代运输方式。为提升铁路运输能力,坦桑尼亚在 2017 年启动标准轨距铁路项目,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,部分项目存在融资缺口。
航空方面,坦桑尼亚有机场 120 多个,其中达累斯萨拉姆、乞力马扎罗和桑给巴尔为国际机场。机场设施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,部分小型机场设施较为简陋,亟需现代化改造和扩建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。
水运方面,坦桑尼亚拥有多个海港和内陆港,达累斯萨拉姆港是东非地区重要的港口之一,但港口的吞吐能力和运营效率有待提升,装卸设备、仓储设施等需进一步更新和完善。
二、重点项目
2.1 中央标准轨距铁路项目
坦原中央铁路线由德国人于 1905 年修建,后由英国扩建,采用米轨设计(1000mm)。该铁路线从达累斯萨拉姆向西延伸至基戈马,途经多多马,延伸线通往维多利亚湖的穆万扎、唐加、辛吉达和姆潘达等城市,总长约 2707Km。由于原铁路线多路段硬件老化和破损等原因,铁路运输能力差而运营成本高,公路成为主要替代运输方式。
为提升中央铁路线的运输能力,坦于 2017 年启动标准轨距(1435mm)铁路项目,部分线路将平行于旧中央铁路线,长度共 2561Km,将连接濒临印度洋的达港和维多利亚湖的穆万扎,并设有通往布隆迪、刚果(金)、卢旺达和乌干达的支线,促进区域内外之间的贸易往来。
SGR 项目共分为 8 个标段,设计时速为 160kph(客运)和 120kph(货运),远高于现有铁路线时速 30-56kph,涉及金额约 112 亿美元。其中 1 标段和 2 标段进展比较顺利,EKF(信用评级 AAA)和 EKN(信用评级 AAA)分别参与融资 8.4 亿美元和 1.5 亿美元,EKF 又向 NEXI、OeKB、SERV、SACE、CESCE 进行了再保险,各国 ECA 得以支持本国企业出口,参与融资行共 17 家,贷款期限 20 年,两个标段已于 2024 年正式运行或试运行;3 标段和 4 标段承包商于 2023 年出现财务困难,拖欠劳工至少 7 个月的薪酬,有 18 亿美元融资缺口,未来或对外分包;5 标段由中土承建,融资由渣打银行牵头,计划融资 7.5 亿美元;6、7 标段由中土承建,8 标段前期准备阶段,6、7、8 标段是坦 - 布 - 刚果(金)跨国标准轨距铁路项目的一部分,非发行将为该项目提供 1.4 亿美元融资。中车国际为该项目提供了 1430 辆机车,价值共约 1.3 亿美元,未来随着 SGR 各标段陆续完成,将会有约 8 千辆机车需求。
SGR 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支出或借款。目前政府预算已支出近 40 亿美元,2023/24 财年和 2024/25 财年的预算安排分别约为 4.2 亿美元和 5.7 亿美元。建设期,假设中央铁路线 8 个标段陆续上马并进入还款期,支出将在 2035 年达到最大规模,约 8.5 亿美元,直到 2045 年左右才能结清,或将对坦财政造成一定压力,另外,经常账户逆差平均每年或将增加约 5.2 亿美元,但该项目也将创造就业超 6 万,带动 GDP 增长 1 至 2 个百分点。若 SGR 全标段成功进入运营期,铁路线年货运量将从 20 万吨提升至 1700 万吨,运输成本将下降 40% 左右,带动就业超 5 万,出口增长 15% 至 20%,约 14 亿美元,促进农业、矿业和旅游业 GDP 分别增长约 1% 至 5%,促进 GDP 整体增长 2 至 4 个百分点。
2.2 坦赞铁路项目
坦赞铁路由中国援助,修建于 1970 年至 1975 年,于 1976 年投入商业运营,连接坦桑尼亚达港与赞比亚中部城市卡皮里姆波希,总长 1860Km,有利于赞比亚矿产的出口。2023 年 8 月,坦赞请求中国政府就铁路复兴提出方案。2023 年 12 月,中土对坦赞铁路修复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研究,2024 年 2 月中方提交改造坦赞铁路方案,计划联合在赞中资矿企以 PPP 模式投入 10 至 30 亿美元重振坦赞铁路。修复后,坦赞铁路运力将大幅提高,年运载量将提升至约 200 万吨,加速赞比亚铜、钴矿产资源运输。但该铁路面临洛比托走廊铁路线竞争,存在一定货量分流风险。洛比托走廊是 G7 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(PGII)的旗舰项目,其开发涉及的铁路线包括本格拉铁路(安哥拉境内 Benguela-Luau)、安哥拉 Luau 至刚果(金)Kolwezi 铁路等。
2.3 马古富力大桥项目
马古富力大桥位于坦桑尼亚姆万扎省,全长 4.66 公里,双向 4 车道,设计时速 120 公里,年均通行能力预计将超过 100 万辆车次、400 万人次。该桥是第一座跨越维多利亚湖的永久性桥梁,也是非洲最长矮塔斜拉桥。大桥通车后,两岸居民往来时间从过去 2 个多小时的公路绕行或 40 分钟的轮渡缩短至 5 分钟左右,显著提升出行效率。
马古富力大桥是坦桑尼亚国家级重大交通枢纽项目,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建。大桥不仅突破了当地交通瓶颈,更凭借强大的辐射效应,带动周边农业、旅游、商贸等产业蓬勃发展,惠及湖区百万民众。据姆万扎渔业协会初步估算,大桥通车后,鱼货可在 1 小时内送达加工厂或冷库,运输成本降低 25%-30%。交通改善也显著带动了沿湖区域的投资热度,根据坦桑尼亚土地、住房和人居发展部数据,自桥梁建设启动以来,桥头区域土地价格上涨超过 30%,新增注册中小型商业主体数量较 3 年前增长了 2.8 倍。目前,已有多个物流园区、旅游开发项目正在规划中,预计将在未来 5 年内为湖区创造超过 2 万个就业岗位,推动从传统渔业向综合服务、商贸、旅游的产业升级。

二、项目推动形式与资金来源
3.1 项目推动形式
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形式多样,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建设、公私合营(PPP)模式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。
在政府直接投资建设项目中,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或借款,主导项目的规划、招标、建设等全过程,如部分公路的新建与维护项目。对于一些大型、复杂且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,坦桑尼亚政府积极采用 PPP 模式,吸引私营部门参与项目投资、建设与运营,以提高项目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,减轻政府财政压力,例如部分港口的升级改造项目。坦桑尼亚还通过与国际组织、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借助外部资金、技术与经验推动项目实施,像世界银行、非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支持的多个公路、铁路项目。
3.2 资金来源
2000 年以来,坦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世界银行和非洲开发银行。世界银行为 11 个大项目共提供 28.9 亿美元资金支持,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包括坦桑尼亚多式联运和铁路发展项目二期、坦桑尼亚交通整合项目等,多个子项目仍处于招标阶段;非洲开发银行为 10 个项目共提供 13.1 亿美元资金支持,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包括 Mnivata Newala Masasi 160Km 道路升级、Msalato 国际机场建设项目等。
其他资金来源包括日本国际协力机构(JICA)、中国进出口银行等。中资工程承包企业参与了约一半的项目,包括中土、中国水电、中国武夷等。
目前,坦桑尼亚有近 50 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推动中,其中大部分项目存在融资缺口。如铁路方面,600Km 米轨铁路需修复,210Km 已支付预付款,其余 390Km 未支付预付款;公路方面,4321Km 公路需要维护,其中 2800Km 已启动建设,7 个项目(共 2035Km)的承包商分别为中土、中铁建、四川路桥、中国水电等 4 家中资企业;2840Km 公路被降雨损坏,急需修复;赞比亚边境到达港 1000Km 跨境公路项目等。桑岛另有近 1000Km 公路项目,包括已签约的桑岛 100Km 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项目、桑岛 277Km 乡镇公路维修项目,和未签约的 190Km 公路项目、246Km 公路项目,及港曼加普瓦尼多用途码头项目、桑岛货运港迁址项目、桑岛机场 4 号航站楼项目等。

二、市场开发潜力
4.1 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
坦桑尼亚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将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,如《愿景 2025》、第三个五年规划等文件明确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标,为项目开展提供政策保障与规划指引。政府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,吸引外资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在土地获取、税收优惠、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便利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与制度性交易成本。通过 PPP 等模式,鼓励私营部门参与,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,如在港口、铁路等项目中,企业可通过 PPP 模式参与投资、建设与运营。
4.2 经济发展需求推动
近年来,坦桑尼亚经济保持增长态势,2021 - 2025 年期间 GDP 实现了一定幅度增长,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员流动、货物运输等交通需求的增加。工业化进程加快,制造业、矿业等产业发展迅速,大量原材料与产品需要运输,对高效交通基础设施需求迫切。农业作为坦桑尼亚重要产业,农产品的运输与流通依赖良好交通条件,以减少损耗,提高农业经济效益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,城市人口增加,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增大,对城市道路、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相应增加。
4.3 区域合作的带动作用
坦桑尼亚地理位置优越,是东非重要的交通枢纽,与周边多个内陆国家相连。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,如东非共同体内部贸易往来日益频繁,对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大增,建设连接周边国家的公路、铁路等项目,可促进区域贸易与经济合作。作为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参与国,坦桑尼亚与中国等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不断深化,中国企业在技术、资金、经验等方面具有优势,能够助力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如在中央标准轨距铁路、马古富力大桥等项目中的合作。

三、面临的挑战
5.1 资金短缺问题
尽管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,但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普遍存在融资缺口。政府财政收入有限,在满足教育、医疗等其他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,难以完全满足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。国际资金支持的项目审批流程复杂、周期长,影响资金及时到位。部分项目由于风险较高、收益不明确等原因,难以吸引足够的私营部门投资。
5.2 技术与人才不足
坦桑尼亚当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端技术方面相对匮乏,如在铁路电气化技术、大型桥梁与港口建设的先进技术等方面,依赖国外技术支持。国内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,从项目规划、设计到施工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有待壮大与提升,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。技术与人才的不足导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,可能需要大量聘请国外专家与技术人员,增加项目成本。
5.3 复杂的地理与气候条件
坦桑尼亚地形多样,包括山地、平原、湖泊等,在山区建设公路、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难度大、成本高,需要克服地形障碍,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工程与桥梁、隧道建设。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多雨,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施工工艺要求高,雨水可能导致道路损坏、工程延误等问题,如雨季时部分公路建设项目不得不暂停施工。此外,坦桑尼亚存在一些生态敏感区域,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,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,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,这也增加了项目建设的复杂性与成本。
四、结论
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。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,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区域合作的外在推动,都使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众多且前景广阔。然而,行业也面临着资金短缺、技术与人才不足以及复杂地理气候条件等挑战。对于有意进入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的企业,需要充分评估风险,结合自身优势,制定合理的市场开发策略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注重与当地政府、企业合作,积极解决资金、技术和人才等问题,以实现可持续发展,为坦桑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,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。


